3D掃描利用專門的掃描設備或相機來捕捉物體的形狀、大小和表面特徵,將物體的表面輪廓資訊轉換為數位形式,生成點雲(point cloud)或網格數據,進而重建成3D模型。生成的3D模型檔案通常需要經過平滑、細節增強等後處理步驟,以確保3D檔案更加精確、完整。 以上為常見的3D掃描技術,每種技術具備不同的優勢,適合各自特定的應用場景。 結構光3D掃描是一種利用結構光圖案來捕捉物體3D資訊的技術。 以上雷射光源在3D掃描應用中的選擇應根據具體的物體大小、表面特性和環境條件進行。紅光和藍光常見於精細測量,而綠光和紅外線則適用於戶外及特殊需求的場景。 雷射3D掃描和結構光3D掃描各有優勢,哪一種技術效果更好取決於實際應用需求、場景、物體顏色與物體表面材質等來選擇。以上提供一些方向當作選擇參考。
三次元量測儀(CMM)為接觸式3D掃描設備,使用探針直接接觸物體表面測量物體的尺寸、形狀,透過探針的移動軌跡獲取數據,從而構建3D模型。設備的成本較高,對於一般需求的測量場景而言可能不具備經濟性。 非接觸式3D掃描技術,利用多個攝影鏡頭從不同角度拍攝物體,透過多角度照片將各個影像進行拼接和疊加,計算出物體的空間位置和3D形狀。對於表面細節複雜或結構細小的物體,效果不如光學或雷射3D掃描。 3D掃描技術已成為眾多行業不可或缺的工具,從逆向工程、工業製造、品質檢測、產品設計到文化遺產保護、醫療和遊戲開發等領域,皆能藉由3D掃描生成的高精度數據,實現精準的數位化重建與應用。不同的3D掃描技術各具優勢,因此在選擇時,應根據實際應用需求、環境條件、物體材質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,以達到理想的掃描效果。3D掃描技術種類
3D掃描技術種類?
結構光3D掃描原理?
在物體表面投射結構化的光圖形(如條紋、點或網格),並由相機捕捉這些圖案的變形,以獲取物體的形狀資訊。結構光3D掃描器通常包含發射器和攝影鏡頭,其中發射器投射出依數學方法構造的光圖案,攝影鏡頭則負責記錄被投射到物體表面後的光圖形變化。隨後,掃描軟體會分析光束的變形情況,通過計算得到物體表面上每個點的XYZ座標,生成點雲數據,並最終重建出物體的3D形狀。
結構光3D掃描的光源類型?
以上兩種模式相對於雷射3D掃描,精度可能有所欠缺,無法達到極高精度的需求,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,通常需要在穩定光線的條件下操作。3D掃描的光源通常採用LED,這類光源對人眼無直接傷害,具備較高的操作安全性。雷射3D掃描的光源類型?
雷射3D掃描與結構光3D掃描哪一種效果好?
接觸式掃描3D掃描
攝影測量法(Photogrammetry)